海外招聘的三种常见途径
珍珠大厦事件报道中披露的招聘途径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社交平台:企业人事的聚集地
HR喜欢通过各大社交平台,如贴吧、豆瓣、微博等发布职位消息,与菲律宾相关的贴吧、小组早已被各种招聘信息占据首页。
二、中介:学校的战略合作伙伴
众所周知,去菲工作的人中,70%以上是通过中介介绍过去的。中介公司的费用与效率成正比,HR也乐于与之合作,实现共赢。为了保证人才的输送量,甚至有中介公司与学校签订校企合作协议。
三、各大正规招聘网站:招聘专用小马甲。
通过国内各大招聘网站招人成本低,效率高,注册账号,花点钱就能获得候选人的简历,费用与中介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是企业HR直招的最佳途径。为了不暴露行业属性,不少HR选择了披小马甲。
海外招聘整治风暴
东方集团卧底事件曝光后,虽然曾在行业内掀起一阵波澜,但很快就平息了。其他企业HR都是以吃瓜群众的姿态看待此事,“珍珠”成了行业新梗,甚至不少HR在发布岗位招聘时故意加上了这个梗。
就在大家都不以为然时,卧底潜回来续写篇章,一场招聘平台的整治风暴悄然而至。
一、涉及发布BC行业职位的账号封号处理
九月份开始,相信不少HR都陆续收到各大招聘网站的通知邮件。
凡在招聘网站上发布涉及BC行业的职位,一律下线职位并封号处理。解封账号必须提供以下两份资料:
1. 最新年检执照(原件拍照版且二维码可扫);
2. 法人或HR手持身份证照片证明,如提供HR,须提供HR在职证明。
正如上面报道所说,鉴于行业的特殊性及隐蔽性,HR在招聘网站上是以马甲的形式发布职位的,断不可能提供企业的真实资料。但是提供伪装过的资料则无法通过审核,账号依然无法解封。卡迪曾就此事采访几家企业HR,得到的答案如出一辙——放弃账号。
二、发布国外职位须提供“劳务输出证明”
除了不能涉及BC行业,发布国外职位必须提供“劳务输出证明”。
那么,“劳务输出证明”到底是什么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出境入境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规定,个人出国就业,须提交在前往国具有法律效力的聘、雇用单位或者雇主的聘、雇证明。具有法律效力的证明是指经前往国公证机关公证和我驻外使、领馆认证的证明。由劳务公司协助办理的出国劳务人员,须提交有外派劳务经营权的劳务输出机构确认的申请人劳务输出证明。由境外就业服务机构协助办理出国就业的,须提交有境外就业经营权的境外就业服务机构确认的申请人与境外雇主签订的就业合同。
事实上,这个规定一直都存在,只是以往招聘平台审核不严罢了。如今开始整治,必须严抓。
三、中介公司必须申请境外就业服务许可证
境外就业服务机构(即中介公司)须遵照劳动部《境外就业服务机构管理规定》,实行许可证制度。凡申请境外就业服务许可证的境外就业服务机构,须由其主管的劳动部门在征得同级公安机关同意后,向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部门提交申请报告,并附下列文件资料:
1. 开展境外就业服务的可行性报告;
2. 机构设置、人员配置、主要设施设备、工作制度等资料。
此外,规定还明令强调境外就业服务机构须为境外就业人员提供条件,协助其在出境前接受必要的技能、语言培训,介绍所到国家或地区的法律法规及其他有关情况。若境外雇主不履行聘用合同、损害境外就业人员权益时,须协助境外就业人员通过调解、仲裁、诉讼等程序维护自身利益。
敲黑板!换而言之,中介是站在求职者这边的。境外求职者选择中介公司时不妨以这个规定作为参考。
目前很多在菲HR和中介公司已经暂缓了国内招聘计划,选择静观其变,卡迪的朋友圈也少了很多刷屏的HR。看来,这场风暴对HR的影响还是挺深远的,尤其是很多只要国内小白的公司。
最近身边的HR朋友持续着这个状态↓
山竹台风即将过境,而这场整治风暴仍在继续,伯招聘也会持续关注的。
最后套用某HR朋友的语录结束本文。
人事,人事,先做人再做事。
求职招聘是个互相试探、互相信任的过程,用我心换你心,不要为了招人而丢失了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东西。
就算有业绩压力,也请坚守着最后的那条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