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行业消息称,因外部市场环境变化,上药康希诺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了2023年的生产计划,决定从4月4日开始暂停生产线,期限约180天。具体复工时间以公司通知日期为准。
针对该消息的真实性,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第一时间求证了康希诺相关人士,对方表示:“停产的消息还在内部商讨中,目前没有更多的信息可以对外公布。”不过也有市场消息称,上药康希诺新冠疫苗生产基地将停产6个月。
此外,据康希诺2022年报显示,公司实现营收10.35亿元,同比下降75.9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约9.09亿元。对于净利亏损原因,康希诺方面提到,主要系报告期内国内外新冠疫苗市场环境发生较大变化,新冠疫苗需求量较去年同期呈大幅下降趋势,全球新冠疫苗接种增速放缓,且部分地区呈现供大于求的情况,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公司新冠疫苗产品销售收入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梳理,目前国内已获批应用的新冠疫苗一共有15款,包括上个月底获批的石药集团国产首款mRNA新冠疫苗,以及神州细胞研发的全球首款4价新冠疫苗。而产能方面,此前据工信部在2021年7月宣布,我国新冠疫苗年产能已达到50亿剂。
随着国内新冠疫苗市场饱和,国外需求减少,以及新冠疫情的基本结束,国内新冠疫苗企业巨大的产能将何处何从备受关注。
15款新冠疫苗竞逐
自2023年1月8日起,中国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正式实行“乙类乙管”,意味着我国疫情防控措施进入了新的阶段。而在2月23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表示,“从疫情本身的特点来看,可以说疫情已经基本结束,但不能说是完全结束。”
毫无疑问,新冠疫情大流行正进入尾声,随着多家新冠疫苗企业的财报发布,让不少人对新冠疫苗的市场前景表示担忧。
康希诺虽然在2021年因新冠疫苗的放量首次扭亏为盈,然而,2022年公司营收同比下降近8成。而康泰生物新冠疫苗于2021年5月获批紧急使用,2021年其免疫规划疫苗(含新冠疫苗)销售收入接近11.64亿元,同比暴增逾39倍,占营业收入约32%。2022年上半年,该公司免疫规划疫苗的销售收入不足2亿元,占公司营业收入仅约10%。康泰生物已发布2022年度业绩亏损预告,公司预计归母净利润亏损0.76亿元-1.5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06.02%至111.87%,这也是康泰生物自2017年上市以来首次业绩亏损。而拥有全球首个上市的重组蛋白新冠疫苗的智飞生物,2022年归母净利润较去年同期下降26%。归母扣非净利润为75.10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26%;经营净现金流19.89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77%。对此,智飞生物方面解释称,净利润下滑主要因2021年新冠疫苗业务基数较高,导致2022年净利润表观增速下滑。
尽管新冠市场需求减弱,但是全球新冠疫苗仍在加速获批上市。据WHO统计,截至2023年3月10日,全球在研新冠疫苗已有183个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目前全球已获批附条件上市或紧急使用的新冠疫苗产品已超过50个。另据21世纪经济报道梳理,国内已有15个新冠疫苗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附条件上市或纳入紧急使用,包括康希诺生物、科兴生物、中国生物、智飞生物、康泰生物、丽珠生物、三叶草生物、威斯克生物、万泰生物、石药集团、神州细胞等。如2023年3月22日,神州细胞研发的全球首个4价重组新冠疫苗(SCTV01E)获批紧急使用;同日,由石药集团研发的国内首款新型冠状病毒mRNA疫苗(SYS6006)也获批纳入紧急使用。
此外,据智慧芽新药情报库数据显示,国内布局新冠疫苗的企业/机构达89个,其中在研的mRNA新冠疫苗超10个,包括艾美生物、斯微生物、艾博生物、康希诺生物等。
对于新冠疫苗未来市场,CIC灼识咨询合伙人王文华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目前新冠流行趋势逐渐放缓,致使人群接种新冠疫苗意愿下降,新冠疫苗市场需求相较疫情时期有所减少,然而由于新冠RNA病毒容易变异的特性,未来长期内可能成为人类呼吸道的常驻病毒,新冠疫苗能提供的免疫保护一般为6个月到一年,并非终身免疫,未来或成为定期需要接种的常规疫苗。
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2月23日发布会上公示的新冠疫苗接种情况来看,全国接种人数为13.1亿人,全程接种约12.8亿人,而完成加强免疫接种的仅8.5亿人,加强针的接种和推行是后续新冠疫苗市场需求的主要增长点之一。
“此外针对不同毒株抗原研发的多价苗、广谱苗,以及给药方式上进行改良的吸入式和鼻喷式新冠疫苗也是新阶段顺应市场需求的落脚点,以应对传统新冠疫苗需求疲软的形势。”王文华说。
但后入局新冠疫苗企业能否通过新技术逆袭,仍待市场观察。
市场延伸成主流趋势
眼下,国内外新冠疫苗市场环境发生较大变化,新冠疫苗相关业务明显处于下降趋势,如此,新冠疫苗布局企业如何找到新的增长点已经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
对此,有不少企业认为,可以从商业化的方向上发力。据21世纪经济报道获悉,在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上,康泰生物、阿斯利康和印尼Combiphar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根据备忘录内容,三方共同推动康泰生物疫苗(包括新冠肺炎疫苗和其他疫苗)在印度尼西亚的本土化生产及商业化。
谈及此次的合作原因,阿斯利康全球执行副总裁、国际业务及中国总裁王磊日前就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向发展中国家供应疫苗是一个重要的方向,“毕竟预防疾病一定是比治疗疾病更加主动积极且经济实惠,我们看到这样的机会,并且会在这方面有所布局。”
复星医药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吴以芳日前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新冠疫情防控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相关产品的业绩表现接下来依旧会占有一定的市场空间,但不会占据较大的份额。所以,下一步,在商业化方向上,新冠疫苗复必泰需要变成常态产品,利用常规的销售队伍进行推广。
也有不具名药企高管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单纯从市场前景来看,疫苗需求下降也并非康希诺一家企业需要面对的现实,这是整个行业面临的普遍现象。也是在此情况下,企业需要适时调整市场战略,实际上,不少新冠疫苗布局企业已将疫苗的技术路线延伸用于其他疾病领域,如肿瘤赛道,而这也不失为一大方向。
例如,尽管新冠疫苗从过去的投资热开始逐渐降温,但关于mRNA技术的研究热潮似乎从未消退。3月2日,沃森生物在回答投资者关于mRNA非新冠品种的研发工作进展这一问题时表示,公司mRNA技术平台的项目还有带状疱疹mRNA疫苗、呼吸道合胞病毒mRNA疫苗、流感病毒mRNA疫苗以及针对通用流感病毒的siRNA药物,目前均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
此外,智慧芽新药情报库数据也显示,仅mRNA这一路线的企业/机构就有34家,包括艾博生物、斯微生物、丽凡达、深信生物、尧唐生物、嘉晨西海、瑞吉生物、蓝鹊生物、新合生物等。目前,包括斯微生物、嘉晨西海在内的公司在mRNA肿瘤疫苗领域已取得一定进展。
王文华指出,疫情期间,新冠疫苗的成功研发和推广也对疫苗研究和开发有着深远的影响,mRNA疫苗获批也是从技术路线上验证了这一机制的可能性,为这一技术路线拓展到其他适应症的疫苗开发打开了更大的想象空间。此外mRNA疫苗还具备生产成本低、生产效率高、产线灵活性强以及产品开发时间短等优势,在传染病防治以及肿瘤免疫治疗方面有着巨大的经济价值。
“对于那些变异快、容易导致传统疫苗效果降低的传染性疾病,mRNA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实现特异的免疫屏障。目前流感病毒、狂犬病病毒、埃博拉病毒、人呼吸道合胞病毒等病毒引发的传染病都是mRNA疫苗极具潜力的发展方向。”王文华强调,mRNA肿瘤疫苗技术允许同时递送多种TAA或体细胞肿瘤突变的抗原,引发体液和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可以编码全长肿瘤抗原,能刺激更广泛的免疫反应;同时还具备生产放大便携性与成本优势,未来极具市场潜力。
来源丨21新健康(Healthnews21)原创作品
作者/季媛媛
编辑/徐旭
图片/图虫
|